买墓地,就上陶然寝园,开启选墓计划!
陕西宝鸡地区丧葬习俗
发布日期:2023-12-05 浏览次数:6633次

解放前宝鸡市习于土葬,且多俗忌。未成年男女夭折,不举丧事,不人坟茔,或草席掩卷,或棺材盛殓,半夜抬出掩埋。未生育少妇亡后在地头埋葬,称作“看地鬼”。在外身亡者,其尸不得入院进堂,在家门外搭棚举丧。老年丧偶,有停柩待夫妻双亡后同墓“合葬”之俗。

 

豪门大族及一般农户皆有坟茔,唯规格有别。坟墓俗称“阙”。合作化后,土地归集体所有,私家墓茔一度挖毁种地,以生产队或组设立公共墓地,无门户和士庶等级,一律采用土葬。即在平地挖两米深明寝和盛放棺材的黑堂(土窑洞),下葬后封口回填,上堆土成丘,俗称墓堆(也有借塄边挖一窑洞,用砖砌墙掩埋者)。1980年后农村耕地实行承包,许多经济富裕人家又自选坟茔,且兴起用砖拱墓之风。国家机关、工矿企业和城市居民多行火葬。

亡人穿的衣服叫寿衣,俗称“老衣”。兴单不兴双,全身五至九件,以绸缎为上品,款式有长袍、裙袄,以青、紫、黄色为多,针工讲究。鞋袜、枕头均要绣上花纹图案。喜古色古香。衣料备好后,待闰年、闰月,由闺女或儿媳亲手制作。民间传说,闰为岁之余,预兆老人延年益寿。年迈者,在喜庆节日或寿诞赴宴,便穿戴老衣,以此为荣耀。

 

为老人所备木棺称“寿材”。以柏、桐、樟、松木为佳。这些木材质地坚硬、芳香,可防穿山甲侵食尸体。其次是楸、杉、东瓜木。上等为三寸,普通为二寸五分厚。做棺材称套材。棺材做成之日,女婿、外甥均携红布、大肉,鞭炮祝贺。“寿材”做工比较讲究,棺内多漆布裹糊,呈红色;棺外为黑漆,两侧用赤金或泥金描画。尤在农村盛行。

 

老人亡后,立即向亲友报丧,并于家门口立门牌(讣闻)讣告死者生卒年月,开吊及安葬时间。昔日的门牌只写不出“五服”男性子孙,解放后提倡男女平等,也写女儿、儿媳以及孙女的名字。三天后,境内不少地方兴在门前竖一木杆,挂上用白纸钱状糊成的圆筒纸塔,俗称“纸杆”(平年为十二圈,闰年为十三圈),昭示家中有丧。三日盛殓,要给亡者口中含金属钱币,富户人家还给耳、鼻内安放玉器。人殓时,甥、婿给死者棺内铺垫红绸面、白布里被褥,铺者称褥,盖者称衾。在脚下放上大曲(做醋的酵母)一块,预兆日后家业兴旺。封棺时,须请娘舅家人检视,点首同意后方可封口。封口时,孝子焚纸钱,号啕恸哭。

 

丧期中,死者儿女、孙辈都要穿白戴孝守丧。有事必去他人家时,只可在门外说话,不进人大门。丧服按亲疏关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谓之“五服”。丧主按孝之轻重分发孝布。今丧礼习俗改变,孝服简化,一般不论孝之轻重,均散以包鞋白布、白毛巾或黑纱。

 

安葬,称埋人。有吹鼓手称大埋,无则为小埋。旧日,大埋要请有声望士绅“点主”,请僧道念经,解放后消失,但一般礼俗仍流行。安葬先一日哭临祭奠,其俗因地各异。千河以西过丧事时,一般亲友送纸钱或大纸(俗称“金银斗”),甥、婿晚辈送金花、亭子、纸人、纸马、纸鹤、铭旌、纸俑(俗称“童男女”,各一)、象座大蜡及献食等,今较旧日又增花圈、挽幛、纸糊汽车、彩电、聚宝盆、摇钱树等,不胜枚举。献食,又称“献祭”,是农村最盛行的祭品,用上好白面做成。视关系亲疏制作有别。与死者关系一般或同辈亲友,则用白面做成,不事彩饰,称作白献食。嫡、近晚辈如甥、婿等,则要在白献食上覆以面做荷叶、莲花、蝉、龙、桃、葡萄等,按物涂彩,俗称花献食。近年来,有以萝卜雕刻而代替面捏的。献食十个为一副,分装两盘,每盘五个,用担挑往丧家。另有一种泥捏小俑,俗呼捏生,旧日经营宴仪的店铺专门出售,多系“八仙上寿”、“五子登科”一类福寿故事,十俑或十二俑为一副,荐于灵堂。泥俑与纸俑(童男女)不同处,一是大小,纸俑约半人高,而泥俑则高不逾尺。二是用途,纸俑用做殉葬物埋人坟内,而泥俑则荐于灵堂。此外,尚有一种“高饭”,用面、泥、纸絮糊做成,共三层,底基是十碗献饭,碗中盛全用硬泥做成的五彩肉片,每碗竖筷三根,扎成花卉树枝,上端置一碟,碟内陈列面捏人物故事。再上去,顶端又置一小碟,内盛千鲜果品。“高饭”制作精巧,价值昂贵,旧日屡见于官吏豪绅葬仪中,今已绝迹。吹鼓手先日上午到主家后,即在大门口奏乐,待亲友来临时,陪同孝子吹打迎接至灵柩前祭奠。下午,又将亲友所送之祭品按辈分依次端出大门,鼓乐伴奏,孝子相随,出进至灵柩前,主祭者行九叩十八拜“三献礼”后,点一乐曲吹奏一番,日之“迎祭”。深夜,亡人晚辈亲戚及孝子依次轮流祭奠,并赏乐人小钱,奏曲献乐至天亮。安葬起运灵柩前,由长媳先去坟基叩拜,用衣襟将墓坑新土兜回一些,谓之“撩土”。回家后将土撤于庭院或倒在灶房水瓮下。传说,墓土还家,可消除死者“带财”之虑。

 

破盆是葬礼中重要一环。一般由长子破盆,有些地方由孙辈破。有“子破为瓦盆,孙破为银盆,重孙破为金盆”之说,重孙破盆,还须在孝服上披红戴花,以示隆重。自古破盆标志财产继承权,因此,常引起兄弟间的纠葛。此种习俗迄今未改。

 

灵柩送向坟茔时,先由孝子揶动,再用木制“八抬”或十六人抬的“龙杠”抬往坟茔。六十年代后,改用架子车,山区仍用抬杠。由乐队护送,男女孝子拉柳棍在灵前灵后护送,吹打哭泣,一路行进。到坟茔后,由阴阳先生用罗盘定好方位下葬,再由孝子拭棺材,并把陪葬物放进,遂即掩埋。葬归,主家摆宴招待亲友,酬谢宾客。葬礼告终,亲友皆归,唯出嫁女儿需待烧完“哭三纸”方才回自家。祭仪连续三年。

 

在此期间,家人、亲友还需为亡人做“七期”、“百日”以及一年一度的周年纪念活动。三周年较隆重,富家还请吹鼓手。三周年这天中午,男女孝子在坟茔祭奠完毕后,除去孝服,从此表示三年之丧完全结束。


1+

8+

八大园区

高端品牌网站定制

365+

全效服务

打造优质服务

30000+

服务经验

万余次客户服务

400电话

024-89603333

预约专车

沈阳墓园陶然寝园扫码约车

售后服务

沈阳墓地陶然寝园售后微信


扫码预约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