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电话
024-89603333
壮族历史上实行过火葬。以后才实行土葬。
壮族丧礼以年过七旬老人死为最隆重。老人病危,子女日夜看守,一落气,族长在村中击鼓报丧。并派人分赴各村向三亲六戚报信。死者长子由一位老人领着挨户磕头。老人说:“孝子磕头,请帮个忙,送老人上山安葬!”其余孝者则去请“鲤道公”来主持丧礼。孝女烧水给死者洗澡,给死者穿上簇新的寿终衣,将尸体平放在中堂垫席上,又给死者嘴里含二个铜钱或银币,用白布盖好,准备入棺。入棺前孝子孝女轮流看守,严防猫从尸体上跨过,据说,猫从尸体上跨过,尸体会坐立起来,十分恐怖。
道公入门。孝男孝女跪拜相迎。道公含酒喷洒尸体周围,为避邪。道公边念经边指挥尸体入棺。入殓时子女嚎啕大哭,盖板后用两凳把棺架起,棺前置一八仙桌,供奉灵牌香烛衣禄罐,极为肃穆庄重,出殡前日夜有子女亲属守灵。丧堂前栽一树杆挂一块白布,上面写死者生辰八字。去世时辰,祖籍家谱,几对挽联以示对死者的孝意,这叫做幡旗,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超度。立幡旗时,“摩公”唱《立幡调》。
出殡前一天,三亲六戚陆续赶来上祭,来时死者后亲和儿媳娘家一般送两只鸡、礼金、祭帐。女婿要送一头猪、一只羊,随来唢呐队,狮舞队,吹吹打打,耍枪弄刀,隆重热闹。家贫的女婿送不起全猪全羊,也应买猪、羊头尾来顶替。女婿到来孝男孝女则出门磕头,向所有陪同前来参加吊丧的人致谢。带来礼物一一抬在灵牌前祭献死者,道公就大声点报,请死者收下祭品。献毕将祭品送进厨房。前来上祭的后家和女婿家来吊丧时就唱《追忆调》。这时唱者及吊丧者围在灵柩前,唱声、哭声不断,一派凄惨。
治丧时,女婿、后家拉羊来祭吊死者,这叫献羊。献羊时唱《献羊调》。唱完割一只耳朵献于灵柩前或幡下。
守灵夜(出殡前晚),孝子孝女聚集灵柩旁用五彩糯米饭祭献死者,然后按年龄大小依次把五彩糯米抓入“衣禄罐内”。每人抓一点,先抓的少抓,后抓的多抓,最后一人抓满罐为宜。装满了衣禄罐道公凭空画符,装一只鸡在罐内,又用纸钱画符,红布盖口,五彩线系扎封严,放在灵牌前。
出殡当日晨,道公一声“出殡”!棺枢缓缓抬起,孝子捧灵牌朝前,大姑爷捧衣禄罐跟后,其余孝子孝女一字形从门槛排列院南中,头朝屋内,脚朝院外趴跪在地,让棺从头上抬过(搭金桥),如此反复三次。一路上唢呐声、鞭炮声、嚎哭声交织在一起,悲哀气氛极浓,棺抬到道场停下,将灵牌、衣禄罐供祭在灵柩前,后返家吃饭。
早饭后,用布或毯子覆盖棺,缚一只公鸡于棺上,叫“上棺鸡”、吉辰一到又起棺,吹吹打打、哭哭泣泣上路孝子孝女照例搭三次桥跟在棺后。棺至墓地,大家七手八脚挖穴、平地、抬石头将棺放入坑内。孝男孝女用衣兜土撒在棺木上,边撒边说:“爹呀!(或妈呀!)男儿女儿给你盖屋了!”兜撒3次后,众人齐动手刨土垒坟堆石围坟,衣禄罐埋在棺木左侧。抬来的土石一定要用完,不然被认为还会有人死亡。
堆好坟烧香焚五彩纸钱祭献。长子孝男捧着灵牌与众人依依不舍地返家。归家时不能回首,不然活人魂留于坟山。到家后将灵牌放在神龛上供奉。
3天后,子女再次杀鸡煮肉到新坟地祭献,再修整坟墓以后每年到清明节扫墓一次。现在部分壮族的丧葬习俗,趋于汉族的丧葬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