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电话
024-89603333
沈阳墓园小编知道打丧鼓是神农架百年来的一种风俗习惯。它历史久远,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源于庄子妻死,鼓盆而歌;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因死人太多,终于聪明地化悲哀为狂欢;有人说源于唐自莲和尚丧妣,击鼓以悼亡,还有一种比较可信的说法,谓打丧源自楚俗,因怕野兽糟蹋死者的尸骨,故而点起篝火,集众敲鼓动歌唱,通宵达旦。
打丧鼓在神农架是追悼亡人的一种特殊仪式,打丧鼓又叫“打丧歌”、“孝歌”、“阴锣鼓”、“跳丧鼓”、“打代思(待尸)”等。它的主要作用是左邻右里代替生者追思逝者生前的功德,祝告亡人升天,为后代祈福,是一种常见的带有浓厚古老民族文化传统和迷信色彩的丧俗。
神农架的丧鼓歌,是与外地一脉相承的,属于“转丧鼓”。但是神农架的丧鼓歌的音调更加古朴苍凉,内容异常丰富。天堂地狱、山川河流、鸟兽花卉、神灵鬼魂,人生世事、古史英雄,囊括万物,无有而不涉。它不仅仅祈求神灵、超度亡魂、歌功颂德,而且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的百科全书。如《开路歌》:“一开天地水府,二开日月星光,三开上天古佛,四开人间庙堂,五开五方五地,六开闪电娘娘,七开武当祖师,八开八大金刚,九开当方土地,十开本地城隍。”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人死非但不悲,反视为一件喜事。视年老去世是驾赴瑶池,百年归山。在神农架山乡,凡遇亲朋丧事,必请歌者击鼓赛歌,亲朋纷纷来祭,整夜打丧鼓“伴灵”、“闹丧”。这与其说是对死者的吊念,不如说是对死者的欢迎。
沈阳墓园小编知道前来“闹丧”和“伴亡”的歌师为了安抚“鬼神”,慰藉生者,冲淡这种凄凉的气氛,人们除了歌唱亡者的生平事迹之外,主要触景生情的“随口作歌”,以歌相嘲。
所以跳丧除了亡者的家属不歌以外,凡亲友祭者均可歌唱,歌师更是“闹丧”中的活跃人物。如果没有歌师,就没有鼓声,因此,凡有丧事,丧家必写信或派专人专程去接歌师。歌师必须常识广博,能打鼓,会唱歌,歌唱之前要先开歌路,如:“开场开场,黄金万两,各位歌师都请坐,听我愚下开个歌场。”又如“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未曾开歌路,要打锣和鼓。”丧仪多在孝家亡者灵前的孝场进行。
打丧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闹”,因此,要击鼓数日,欢娱宾客,赛歌也就成了丧仪中唱的重要内容和最活跃的部分。
神农架丧鼓的唱腔,有它自己的特色,古朴、粗犷而苍凉。与其它地方的“哭灵腔”、“道士腔”有区别,也与“阳锣鼓”、“阴锣鼓”的一腔两用也不同。“音调哀而不伤,悲而不惨”,它是一种“长于咏叹的单曲结构”的唱腔板式。
神农架的“丧鼓歌”、“仪式歌”就它的悠久历史、丰富内容以及语言特色,都优于其它歌谣。它包括了古今世事,有对人后的看法,有对古代人物的评价,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以及亡者入地狱或升天堂的丰富联想。这些组成了一个绚丽的历史和神话的画卷,它是神农架民间流传的《神曲》。
任何习俗的周围都有一些观念的东西存在着。神农架民间有“每家门前都有一块滑石板”的说法,以示家家都可能出现不测,因此一家有难,众人帮助,是“人死众家丧”。一首丧歌唱道:“半夜听来丧鼓震,手里摸一根七米棍,不顾生死往前奔,一不怕山高路又远,二不怕虎豹把路拦。”是不问死者生前恩怨的,既使人缘再坏,也要送亡者上天堂。这叫生不记死仇,亡者为大。如果亡者家境贫寒,众人还要替他凑一副棺木。天亮时送亡者上路,往往是二三十人一起抬棺相助。沈阳墓园小编知道对所帮忙的人,孝家如有条件可招待一二餐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善,在神农架通过打丧鼓这种古老的丧俗表现出来,并且还体现着对死者的关怀而产生的对生命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