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电话
024-89603333
墓志铭是一种具有悼念意义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沈阳墓园小编知道我们在考古工作中,可以通过墓志铭中的内容,获取大量有关墓主人及当时朝代的信息,从而进行更精准的推测。
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属于序文的一种,通常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
墓志铭的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这是墓志铭起源的萌芽期。《庄子》中记录了有关于卫灵公墓志铭的故事,墓碑上的文字主要是强调治国之道和卫灵公没多大的关系,而且内容也非常少,但也可以看出,墓志铭的形式已经初见雏形了。
到了秦汉时期,在《博物志》中《王史威长葬铭》也写到了很长一篇的墓志铭,这和之前傅奕的墓志铭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傅奕的墓志铭仅仅是四个字,不看题目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在形容谁,而这一篇记录的就较为的细致。
现存的可以考证的最早的墓志则是东汉马姜的墓志,这也是中国墓志的鼻祖。1929年《贾武仲妻马姜墓记》在洛阳郊外出土,上面详细记录了马姜的姓名、家世、平生事迹以及死亡时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用石头刻制内容的墓志。沈阳墓园小编知道虽然墓志铭的起源还有其他说法,有的说是起源于西汉,有的人说是起源于南朝,但很多考古学家,都支持墓志铭起源于东汉这一说法。
墓志铭作为特殊的文字形式,其本质意义为哀悼性质的文体。“故人西辞,魂魄何处归”,古代中国人对于人死后的丧葬形式非常的重视,人们以在墓碑上刻下墓志铭的形式来哀悼先人或是“盖棺定论”在墓碑上纪念先人的平生事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的速度非常快,为了能够将儒学文化发扬光大,统治者就会用法律来强制性的实行大臣的终丧,也会“下书禁国人在丧婚娶”禁止大臣官员们以丧事或嫁娶为由进行聚众形式的宴会。到了东晋时期,国家有了固定的墓葬礼仪,由于之前统治者禁止在地上做如此宏大的建筑,所以在这个时期也同样传承下来了,大家多是把墓修建于地下。
墓志铭在隋唐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几乎每个官宦人家的坟墓中都可以看到墓志铭的存在,数量已经非常庞大了。同时,墓志铭的形式和内容在隋唐时期也非常完善且多种多样了,不仅墓志的形制不再统一,甚至还出现了塔铭。其中,韩愈撰写的墓志铭最多最好。
最初的墓志铭,只是作为记录墓主人生平事迹,由于其真实性,给后人对于历史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墓志铭起源于东汉,发展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是一种对文字和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划时代意义。随着朝代的更迭,墓志铭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传记形式了,它发展成了以作诗的形式记录墓主人的丰功伟绩。
沈阳墓园小编想说不管是墓志铭还是墓碑制作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小小的一块墓碑折射出的是这个时代。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墓志铭的价值不仅仅存在于书法的言辞,更多的是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