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墓地,就上陶然寝园,开启选墓计划!
古时为何要守孝三年?
发布日期:2019-11-05 浏览次数:6849次

沈阳墓地小编读过许多古时的历史,大多数人都了解,古时候倘若父母过世,是需要回家守孝三年的,就算是官吏,也需回家守孝三年,三年满期了之后才能够回去接着为官。并且,倘若有人没有守孝,还会被大家当作是不孝之子,就算这段时间处在国家危急,也许在当年的人眼里,全部都是错误的。

可是怎么会有这种的民俗,为什么必须是三年的时间呢?百善孝为先,这就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传统。古时候,忠孝被当作是考量一个人品格的关键基准。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子女要为父母守孝三年,这点让许多人无法理解,人死后入土为安就可以了,为什么还需要守三年呢?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孔子当年,是较为保守的,极力认为维系孝道,父母生死之间的大事,应当根据古礼。

古时候更严重,分析我国古时政治体制,正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为官的人,无论文官武官,也无论官做多高,遇到父母之丧,倘若不立刻请假还乡,那就是错误的,监察御史立刻提出弹劾,能够处罚到永不录用的阶段,是很严重的。

只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而言,他正在前线战斗,倘若父母去世了,仍然要向官府请假还乡,帝王能够下谕旨,着他移孝作忠,给予慰留,这才能够不还乡。

在戏剧里能够看见,有的戏里武将穿半侧白袍的,就表达他是戴孝上阵,那全部都是帝王独特的慰留,国家非要这个人不可;有些是他还乡守孝之后,丧服没满,帝王下命特殊起用,名叫“起复”。

而起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退休之后再起用,一种是还乡守制的人起用。古时这种政治体制,确实也有它的益处。一个人从政久了之后,脱离民俗长时间了,对民俗的情况都不清楚,返乡之后,杜门思过,也禁止宴客,对地方官吏都不能触及,能够深层次到民俗。这就是中国古礼,这种社会风尚、政治体制的转变,还仅是近几十年来的事。

古时候连皇帝都必须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中是禁止完婚的,年轻皇帝继位前若想完婚,除了由皇太后下指令才可以。在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都会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还没就位之前,丧事还没公布,先办婚事,隔天再出丧,不然就触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必须遵循,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思想。

沈阳墓地小编知道丧礼并不靠规定的,要每个人发乎内心的,古代文化是根据内心来,不是法律规定的。一个君子,父母死了居丧,内心思念的悲愁,吃饭都没有味道,听到音乐也不快乐,睡觉都睡不好,所以三年之中,还没礼乐。

尤其古时是还没牛奶的时代,要三年才能单独走路,离开父母怀抱,后来二十年的养育且不去管,这三年最要紧,就算是朋友吧!这两个老朋友,这样照顾了你三年,后来他们死了,这三年的感情,你怎么去还?所以三年之丧,就是对于父母怀抱了我们三年,把我们抚养长大了的一点点还报。这就是天下人类都一样的,而主张改为一年,像这样还没三年怀念父母的心情,一如父母怀抱抚养我们三年的心情。

“孝”不是挂在嘴边拿来炫耀的,它是对父母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律去规定子女要守孝三年。但是因为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牵挂,使得他愿意这么做,并且觉得心安理得。这也许就是古今的差别吧。放眼望去,当今社会,有几人能做到这样呢!

因此孔子说,现在的人,当父母死了而真有三年怀念父母的心情,像父母当时对自己三岁以内这样爱护的有没有?连这个三年怀念都没有,哪里还谈得上孝字。

到了最近几十年,“孝子”的意思,是倒过来解释为孝顺儿子。这一大段是讲孝顺的,下面我们就讲到《孝经》了。

曾子根据孔子所述的中国文化,著了《孝经》,为十三经之一。在《孝经》中孝敬父母还是小孝,大孝者为大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都如自己的父母一样,这就是中国政治哲学的大原则。

沈阳墓地小编知道为政的人,把老百姓视如自己父母一样孝,改一个名字就是忠。所以从事政治的人,要有孝天下人之心。以这个道德的基础,出来从事政治,这就是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重点,也即《孝经》的基本重点。

 


1+

8+

八大园区

高端品牌网站定制

365+

全效服务

打造优质服务

30000+

服务经验

万余次客户服务

400电话

024-89603333

预约专车

沈阳墓园陶然寝园扫码约车

售后服务

沈阳墓地陶然寝园售后微信


扫码预约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