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电话
024-89603333
沈阳墓园小编知道在公元前7世纪,罗马人是比较早的对公墓有理性认识,他们将公墓建设在城市外围的,使墓地空间成为城市的保护区。将公墓建设为死者的城市,成为城市的中死者与生者的交流圈和生者交流的公共集会场所。
中世纪到18世纪,教堂作为埋葬地,以祭坛此为圆心向外埋葬。由于卫生和用地有限的原因将公墓迁于郊区,公墓的建造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一种是19世纪的风景式墓园,选址在环境优美,地形起伏多变,水面宽阔和森林茂密的环境建造死者的“花园” ,以便生者前来悼念并利用良好的环境营造适宜的社交活动场地。第二种是草坪公园式墓园,将墓地里各具特色的雕塑式墓碑,自由的道路和小径改为大片的草坪,墓碑也是统一的规格嵌在草地中,公墓内的雕塑和纪念碑也是由墓园所有者统一设计的。在此时期,公墓的纪念性不单单由墓碑和文字来传达,墓园的总体环境布局也开始承担这样的功能。
19世纪末到20 纪的战争纪念墓园,世界大战对很多国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纪念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产生了战争纪念墓园。该类型的墓园主题是战士的安息地。风格虽然也融合地景,但是风格更趋向于与军队的氛围相似。沈阳墓园小编知道20 世纪功能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建筑领域的学院派退居其后,工业大革命的产生也改变了世界生存的方式。设计师们选择更为简洁的几何形式来体现人们的情感。
国内公墓建筑的发展历史进程
丧葬行为自古至今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成形的。仰韶时期,在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墓葬区是在村落外围,由壕沟与村落进行划分,这就是在氏族公社时期的公墓。
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差异,产生了专为皇族和贵族权利阶层的墓园。陵墓建筑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建筑以安葬死者的遗体和遗物,使死者死后也能享受到生前同等的待遇。地上建筑则用做祭祀和安放神主,以满足生者的尊崇和缅怀场所的需求。城市的公墓是建在城墙之外,郊区的公墓则是多是以村落或家族为单元,在其周围的用地上建造村庄的集体墓葬区,选址多在地势高,以达到逝者保佑守护生者的感情寄托,也有利于排水。
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殡仪制度的改革,公墓逐渐占据了社会安葬的主导地位。公墓的选址多在城市的近郊,安葬方式由土葬变为了节约型的火葬,壁葬,树葬,海葬和土葬的多种方式。沈阳墓园小编知道公共墓园也多将土葬和火葬两种结合起来,甚至多种结合在一起设计的综合性墓园,公墓的环境也有了很高的要求和标准。